学术交流

    MBA论文: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时间:2021-10-20   访问量:1358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及其概念

      1、循环经济的产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开始,也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对自然资源的暴殄天物式地攫取。由于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大量开发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物的模式成为人类追求最大利润、寻求经济发展的唯一道路,进而加重了资源短缺和环境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的日益加重,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形成。自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实践这种模式的有效载体。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2、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能源,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传统经济发展是一个从资源到废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表现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强调构筑“资源食物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的特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

      循环经济的运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ヒ宰试赐度胱钚』�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即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在生产中,生产者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对消费群体消费者)而言,应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该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制造商生产者)而言,应采取产业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对消费群体消费)而言,应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

      3)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高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利用,实现废弃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废物资源化有两种,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变成与原来不同类型的新产品。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应增强购买再生物品的意识,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4)以生态经济系统最优化为目标的重组化原则。针对产业链的全过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型,达到系统的整体最优。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提升环境容量,实现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服务的生态化方向转型,力求生态经济系统在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实践��

      1、发达国家情况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在国际上已有10多年的历史,到20世纪末,在经济发达国家已逐步发展为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国家的法律、制度��。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驱国家。1972年德国制定了《废物处理法》,1986年修改为《废物限制及废物处理法》,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1992年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辆。1996年德国提出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实施以来,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减少,循环利用率在不断上升。20世纪90年代初循环利用率约25%,1996年为35%,2000年为50%。包装垃圾已经从生活垃圾中分开,而且循环利用率更高,如1999年,约85%的玻璃和88%的废纸循环利用;约80%的来自家庭的包装物回收利用,居欧盟国家之首,建筑废物的循环利用率约72%。从经济角度看,废物利用也取得了成功,目前废物利用年产值400亿欧元,就业人数达24万人;废物处理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和就业发展动力。2000年日本召开了一届“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包括《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特定家庭用机械再商品化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特别是第一项“基本法”,最具重要意义,因为它从法制上确定了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根据有关方面公开发挥作用的原则,促进物质的循环,减轻环境负荷,从而谋求实现经济的健全发展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标志着日本在环保技术和产业上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欧盟诸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已经先后按照资源闭路循环、避免废物产生的思想重新制定了各国的废物管理法规。如法国要求2003年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奥地利要求对80%的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等。美国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C32式的再生循环法规。美国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产品责任”意识居世界前列。循环经济不仅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推动,也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西方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比较有代表性的如:�ザ虐罨�学公司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之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组织厂内各生产单位之间的物料循环。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公司化工制造相结合的“3R制造法”,追求并部分实现了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该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的典型代表。工业园区以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相互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生产原料,企业间通过废弃物和副产品的资源化,达到共生组合,形成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

      2�蔽夜�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迟缓。废品回收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大幅度地提高,废弃物的再资源化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萎缩。城市生活垃圾中大量可资源化物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据北京市调查,1965年二环路内的国有收购点有2000多个,到1997年,国有、集体和个体收购点总共只有16个。从环保产业的规模也可以看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00年,世界6000亿美元的环保产业市场中,日本占了3862亿美元,美国近1000亿美元,我国只有200亿美元。�ソ�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改善环境的迫切需要下,我国一些地区和企业逐渐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一是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2002年我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目前,陕西、辽宁、江苏省等以及沈阳、太原等城市制定了地方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目前我国已在2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行业、4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二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开发区,建立了10个生态工业园区。这些园区都是根据生态的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如贵港市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是由蔗田、制糖、酒精、造纸和热电等企业与环境综合处置配置配套系统组成的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副产品、能源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形成比较完整的闭合工业生态系统,达到园区资源的整体配置和利用,并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三是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目前已有辽宁和贵阳等省市开始在区域层次上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辽宁省在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措施体系,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若干循环型城市和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及再生产体系,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为1/6,人均水资源为1/3,人均矿产为1/2。但目前我国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在我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已经没有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如果2005年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则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极其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虽然在从1998到2002年间,全国用于污染防治的投入达到4900亿元,但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仍然相当严重,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分别超过环境容量的80%和60%以上。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垃圾以7%左右的速度增加。2000年全国668个城市生活垃圾总积存量达60亿吨以上,再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和重组化原则的实施,将大幅度降低原生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据测算,如果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

      3、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加入TO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21世纪的中国,既是经济大国,又是环境大国。在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一方面要承担作为大国的环境责任,又要防止环境污染的转移。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更好地履行我国的环境责任和义务,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缓解资源紧张状况。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下,资源的循环利用未得到足够重视;某些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不计成本,又由于回收废旧资源再生利用往往比开发使用现成的资源成本高,这些都导致了相当多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的短期行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和规范,那么,循环经济的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起步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较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不够。

      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企业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2/3的设备属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2000年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仅列世界的28位,中国科技整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我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环保产品的总体水平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大多数产品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左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

      3、循环经济发展的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方面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未能从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考虑建立必要的资金支持体系,在金融、税收等政策方面也还缺乏必要的支持政策。由于企业在短期内进行污染治理的投入和排污费的支出总体上低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的资金投入,因此在短缺经济的情况下,企业投资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投资力度低。��

      4、社会意识和公众参与不足��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废物的资源化。从更大范围看,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必要的条件之一。这就造成社会消费资源的减量化的难度大,也造成企业的资源再利用的社会环节不健全,提高了“循环”财务成本。例如垃圾分放的设施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但是仍有很多人垃圾随意投放,增加了资源回收环节,提高了资源再生企业的生产成本。

      五、关于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也是一个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省,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对建设生态安徽,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制定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省一些大型企业在生产中已经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了一些实践,但规模小、层次低、面窄。因此应当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并且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引导、推动发展循环经济。根据我省实际和生态安徽建设纲要,按照地域和产业特点,在全省建立若干个循环经济圈。�ピ诨春恿饔蚪ㄉ枰阅茉础⒚骸⒔ú姆勖夯摇⒚喉肥�综合利用)、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为核心企业的循环经济圈;在芜湖、铜陵、马鞍山等沿江城市建设以化工、冶金、建材为核心企业的循环经济圈;在皖南山区,以黄山、九华山为核心,建设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经济圈;依托合肥的科技优势,以合肥为核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圈。��

      2、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ト险婀岢孤涫狄延邢喙胤�律法规和规定,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加强循环经济地方立法,把引导性和强制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优先对我省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废物利用问题专门立法,予以法制化和规范化,也可以按照上述的几个经济圈,对发展区域循环经济进行地方立法。

     ��3、强化政策导向��

      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用足用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强化排污收费,运用经济杠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要根据我省实际和产品市场情况,不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环保、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资源调剂的信息平台,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加强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

      充分依托我省的一批国家级研究、设计单位和高校的技术力量,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开展攻关,解决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矿山尾渣、化工生产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互补连接技术。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予以必要的扶持。

      5、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面广,必须抓住重点不放松。淮北地区要加强以节约水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开展企业间废物与资源的连接,建设一批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企业,提高废弃资源化水平,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通过电厂、钢铁厂和铁矿山、磷肥厂与水泥生产企业、建材生产企业的链接,实现磷石膏、粉煤灰、铁矿尾渣的资源化,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存有量;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与电厂和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链接,实现高排水企业与高耗水企业之间水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

      6、加大示范试点和典型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

      继续推进化肥、水泥、酿造等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开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以循环经济的要求,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特别是新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从规划、设计到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如以丰原集团为核心,建立农产品深加工生态工业园。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的试点工作,如铜陵化工磷铵、建材水泥、石膏板、冶炼、电力等大型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企业间的循环经济模式,开展循环经济城市试点。

      7、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水平��

      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理念,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培养人们节约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物质的意识。对企业界,要宣传和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对社会公众,要倡导使用对环境危害小的产品与消费行为,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对公共管理部门,要积极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避免使用一次性消费产品,提高政府和社会团体的绿色消费意识与表率作用。在宣传方式上可与生态省建设宣传相结合,作为生态省的一个重要专题加以宣传倡导。